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:某天偶然知道了一个全新的品牌,结果第二天开始,全世界似乎都在用它?又或者,刚学到一个陌生词汇后,这个词就像病毒一样迅速占领了你的视野?别怀疑,不是世界疯了,而是你中了“频率错觉”的招了🤣👈

啥是“频率错觉”❓

频率错觉,又称“巴德尔-迈因霍夫现象”(Baader-Meinhof phenomenon),是一种充满戏剧性的认知偏见。当我们第一次注意到某个新鲜事物后,我们的大脑竟然会立刻进入一种神奇的"狂热模式",让你误以为这个东西突然占领了整个世界🤣👈

现实是:世界一直都这样,只是你的大脑现在格外敏感而已🥲

深入剖析频率错觉的两个核心步骤

  • 阶段一:选择性注意力大爆发(Selective Attention) 当新事物首次进入你的认知范围,你的注意力系统就被迅速激活,开始高效率地扫描和识别所有相关信息

  • 阶段二:确认偏差大作战(Confirmation Bias) 此后,你无意识地搜寻这个新鲜事物的证据,而忽视了其他无关的信息,这就造成了它"频繁出现"的幻觉

生活中的频率错觉现象

让我们用一个极具现实感的例子说说:

假设你最近决定入手一台iPhone最新款手机。从你产生这个想法的瞬间起,你会惊讶地发现,同事、朋友、路人,甚至你刷的短视频里,到处都是它的身影!你几乎怀疑是不是自己被苹果公司盯上了,刻意安排这么多人在你面前出现?

但真相很残酷:iPhone用户并没有突然暴增,只是你的注意力系统突然高度聚焦在了它身上

营销界如何疯狂利用频率错觉?

实际上,精明的营销高手早就洞察了这个心理盲区,并利用它疯狂收割流量和销量

  • 社交媒体的广告轰炸: 新产品上市初期,商家会密集投放广告到微博、小红书、抖音、朋友圈,让你在不同平台反复碰到,迅速制造出"满世界都是这个产品"的错觉

  • 跨平台品牌联动攻势: 同时在多个渠道、多个博主或大V账号同步推广某个新品牌,让你瞬间产生这个品牌已占领市场的强烈错觉

  • 明星与KOL的催眠效应: 当某个明星或知名博主频繁使用一个品牌时,你的关注度被迅速拉高,并在其他场景中更加敏感地捕捉到它的存在,最终陷入频率错觉的循环

Mermaid图:揭秘频率错觉的认知陷阱

以下图表清晰地展示了频率错觉的运作流程:

graph LR A[首次注意某新事物] --> B(注意力系统激活) B --> C[频繁捕捉相关信息] C --> D(制造随处可见的幻觉) D --> E[确认并强化记忆] E --> C